一、各级实验室防护要求
二、应急处理 (一)生物安全柜突然失效 1.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同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2.在1小时内任何人不得进入事发实验室,以待气溶胶排出和重粒子沉降;无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如24小时),并贴出标识以示禁止入内。 3.必要时由工程师等专业维护人员指导清除污染,操作时注意个人防护。 4.暴露人员应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及时就医。 (二)标本溢出 1.戴手套,隔离衣,必要时穿防护服、戴面罩。 2.用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 3.使用消毒液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 4.作用适当时间后(一般30~60分钟),将所处理物清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锐器,则要使用簸箕或硬的厚纸板来收集处理后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中以待处理。 5.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2~4步)。 6.污染物置于专用医疗废物容器中。 (三)生物安全柜菌毒种外溢 1.如果在生物安全柜台面有消毒巾且洒溢量少,按上述“标本溢出”方法消毒后可继续工作。 2.如果在生物安全柜内洒溢量比较大,则: ①应视为有一定危险,应及时处理,并立即停止工作。 ②在风机工作状态下,进行台面消毒。 ③然后将生物安全柜内全部物品移出,打开台面钢板,往下层槽中加入消毒液使整个收集槽被消毒液覆盖,消毒处理30分钟后使用带有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抽滤装置将液体吸出,或打开收集槽下面的放水阀门,将消毒液缓慢放出收集到容器中。 ④将收集槽四壁及面板擦拭干净后,再用清水擦洗干净,盖好台面钢板。若可能,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⑤如有必要需请工程师等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消毒。 (四)菌(毒)种洒溢到皮肤黏膜 1.应立即停止工作,撤到缓冲区或半污染区。 2.能用消毒液消毒的皮肤部位可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20分钟。 3.冲洗后立即撤离,视情况隔离观察,期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治疗。 4.对污染的环境表面和空气应由有经验的人在加强个人防护(如戴面罩和特殊的呼吸道保护装备)下按规程处理。 (五)生物安全柜以外潜在危害性气溶液释放 1.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 2.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上级领导。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例如1小时内)严禁人员入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实验室(例如24小时)。应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 3.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实验室负责人参与或指导下清除污染。 4.应穿戴适当防护服、呼吸保护装备。 (六)容器破碎、感染性物质溢出 1.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物品或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 2.在覆盖物上倒上消毒剂,并使其作用大于30分钟。 3.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 4.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 5.若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当对其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放在有效消毒液内浸泡。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6.所有操作过程中都应戴手套。 7.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七)离心管发生破裂 1.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①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例如30分钟),使气浴胶沉积。②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例如30分钟)。③发生这两种情况时都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④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⑤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棉花进行。⑥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⑦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⑧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擦拭2次,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⑨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2.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①所有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②如果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该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安全杯也可以采用化学消毒。 三、实验室禁止的操作和行为 1.禁止穿拖鞋进入实验室操作,以保护足部免受损伤,防止血液和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造成的污染以及化学品腐蚀。操作可能发生喷溅或泄漏时,实验人员可穿一次性鞋套。 2.禁止用嘴吸移液管,必须使用移液装置。口吸移液管易摄入感染性气溶胶,导致实验室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3.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和储存食物。食物必须储存在实验室外指定的柜子或冰箱内。 4.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特殊情况下,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由专人陪同,并登记。 5.禁止携带与工作无关的动、植物进入实验室。 6.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参考文献 1.胡必杰,刘荣辉,陈文森.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临床实践指引.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317-350.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ws/T251-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