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programmed death-1)全称为“程序性死亡受体1”,分布在T淋巴细胞表面,它被激活后,会对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作用,属于“免疫检查点”(checkpoint)。
PD-L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全称为“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分布在癌细胞表面。
PD-1和PD-L1与人体免疫T细胞的功能、生死密切相关。
当PD-1与PD-L1结合后,PD-1被激活,就会抑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失去增殖和活化的能力,无法有效地清除肿瘤细胞。 正常情形下免疫系统会对外来抗原产生反应,促进攻击特定性抗原的T细胞增生。PD-1/PD-L1两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读卡器和门卡,PD-1受体是T细胞的读卡器,PD-L1是癌细胞的门卡。(如图1)当门卡成功被读卡器识别,免疫细胞就会认为癌细胞没有异常,就不会被激活并攻击癌细胞。
图1
在过去,人们认为PD-L1表达在肿瘤细胞上,而PD-1表达在T细胞上,因此认为PD-L1抗体保留Fc段效应功能(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CD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ADCP)等效应)可能会进一步杀伤肿瘤细胞。但是,随着对于免疫微环境了解的不断深入,发现PD-L1不仅仅表达在肿瘤细胞表面,在T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等表面均有表达,甚至某些细胞的表达量还高于肿瘤细胞[5]。这也就是为什么PD-L1的表达检测,除了要进行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染色外,还要进行肿瘤相关免疫细胞染色,因此就有了联合阳性分数(CPS)评分和肿瘤细胞(TC)/免疫细胞(IC)评分[6]。如果抗体具有Fc段效应功能,甚至有目的的增强效应功能,可能会导致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被杀伤,从而导致不可控的疗效损失和不良反应。上述的ADCC,CDC和ADCP效应可以理解为“多余的无差别攻击”,药物结合在肿瘤细胞上就杀伤肿瘤细胞,药物结合在免疫细胞上也杀伤免疫细胞。
图2. PD-L1不仅表达在肿瘤细胞,在T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等表面也有表达
PD-1 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主要表达于人 T 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PD-L1/L2 (程序性死亡配体 1/2)是 PD-1 的配体,在许多类型细胞中表达,包括肿瘤细胞。在机体正常情况下,PD-L1/L2 和 T 细胞表面 PD-1 的结合会抑制 T 细胞的活化和增殖,维持机体内的自我免疫耐受。而肿瘤细胞表面也表达 PD-L1,通过 PD-1/PD-L1 信号通路减弱了 T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发生免疫逃逸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因此,PD-1 抑制剂或 PD-L1 抑制剂可阻断 PD-1 和 PD-L1 的结合, 帮助效应 T 细胞活化而杀伤肿瘤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