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肺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搜索

[免疫治疗] PD1/PDL1联合LAG3预测原发性晚期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免疫治疗疗效

[复制链接]
肺癌前沿 发表于 2023-1-18 18: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阅读更多内容,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编译: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钟育敏 尹凯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ulmonary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PLELC)是一种与EB病毒相关的罕见非小细胞肺癌亚型。在PLELC患者中,EGFR突变率和ALK重排发生率较低,靶向治疗效果有限。目前,姑息性化疗和放疗仍是晚期PLELC的主要治疗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尤其是PD-1/PD-L1抑制剂,已成为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在某些类型的病毒相关性肿瘤,如EB病毒相关的胃癌中,免疫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已有部分个案报导和小样本的队列研究显示,ICI在晚期PLELC的治疗中显示出持续有效的疗效。但关于ICI在PLELC中的治疗效果和ICI疗效的预测标志物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这一问题,由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张绪超教授团队开展的研究回顾性探究了接受ICI治疗的晚期PLELC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与其免疫原特征和基因特征的相关性,以探索预测PLELC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预测分子标志物。

1 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了2016年1月-2021年5月期间,48例在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接受ICI治疗的转移性PLELC患者的电子病历,包括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可用的基因突变数据和ICI治疗效果。通过鼻咽镜或者鼻咽部的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部位转移性LELC的患者。使用臻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两个多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IHC) panel对19例PLELC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染色。Panel 1检测了PD-1,PD-L1,LAG-3,TIM-3和CD3的表达水平。Panel 2检测了CD4,CD8,CD68,FOXP3和CK的表达水平。通过高通量测序对33名接受ICI治疗的PLELC患者在免疫治疗前的样本进行全面基因组测序分析。

2 研究结果

1)ICI治疗的PLELC患者的临床特征

一共纳入了在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接受ICI治疗的PLELC患者48例。该队列患者的中位年龄是51岁;64.6%(31/48)的患者是女性;83.3%(40/48)的患者是吸烟者。23例患者一线接受ICI治疗;25例患者以ICI为二线及以上治疗。30例患者(30/48,62.5%)接受单药ICI治疗。所有患者均为EGFR阴性。只有一例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LK阳性。

在接受ICI单药治疗的患者中,ORR为13.3%(4/30),DCR为80.0%(24/30)。中位PFS为7.7个月,OS为24.9个月。在接受ICI联合治疗的患者中,ORR为27.8%(5/18),DCR为100.0%(18/18)。中位PFS为10.1个月,OS为19.7个月。23例一线接受ICI治疗的患者ORR为30.4% ,25例二线及二线以上接受ICI治疗的患者ORR仅为8.0%。

w1.jpg

图A:ICI单药治疗PLELC患者的PFS和OS。图B:ICI联合治疗PLELC患者的PFS和OS。PR:部分缓解;SD:病情稳定;PD:疾病进展。绿色箭头代表患者在最终随访日期仍然在接受ICI治疗。蓝色箭头代表在最终随访日期患者仍然存活。*:疾病进展。PFS:无进展生存期;OS:总生存期。

2)PD-L1和TMB在PLELC中的预测和预后意义

有41例患者在治疗前有足够的标本能够获得PD-L1表达水平的数据。PD-L1≥1%(TPS score)的患者占85.4%(35/41)。33例有基因检测数据的患者的中位TMB为2.3/MB。

持久临床获益组(DCB,PR或者SD持续超过6个月)和非持久临床获益组(NDCB,PD或者SD持续少于6个月)的患者T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DCB组和NDCB组PD-L1<1%,1%-49%和≥50%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

在ICI单药治疗组,与PD-L1<1%的患者相比,PD-L1≥1%的患者有更长的PFS(8.4 vs 2.1月,p=0.015)和更长的OS(26.0 vs 4.6月,p<0.001)。在ICI联合治疗组,PD-L1≥1%患者较PD-L1<1%的患者有更长的OS(NA vs 11.7月,p=0.001)。但PFS上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2.2 vs 11.7 月,p=0.99)。

w2.jpg

图A:NCB组和NDCB组PLELC患者TMB值。图B:NCB组和NDCB组PLELC患者不同PD-L1表达水平患者的比例。图C-D:ICI单药治疗患者PD-L1<1%和PD-L1≥1%患者PFS和OS的差异。图E-F:ICI联合治疗患者PD-L1<1%和PD-L1≥1%患者PFS和OS的差异。PFS:无进展生存期;OS:总生存期。

3)PD-1/PD-L1和LAG3的表达与PLELC患者免疫治疗效果相关

为了探究PLELC肿瘤免疫微环境与ICI疗效的关系,对19例接受ICI治疗的PLELC患者进行mIHC检测。PD-1,LAG-3和TIM3共表达的患者占36.8%。42.1%的PLELC患者PD-1和LAG3共表达,47.%的患者PD-1和TIM3共表达,36.9%的患者LAG3和TIM3共表达。

DCB组患者PD-1和LAG3表达水平高于NDCB组。通过survimer包确定该队列患者PD-1,PD-L1和LAG3的最佳界值分别为4.113%,17.376%和0.558%。与低LAG3表达的患者相比,在LAG3高表达患者中观察到了更长的PFS(14.4 vs 3.4月;p=0.011)。PD-1或PD-L1高表达的患者较PD-1或PD-L1较低的患者有更长的PFS的趋势。与其他患者相比,9例PD-1/PD-L1和LAG3同时高表达的PLELC患者,PFS显著延长(19.0 vs 3.9月,p=0.003),ORR为44.4%(4/9)。

w3.jpg

图A:代表的mIHC图。图B:19例PLELC患者PD-1,LAG3和TIM3的共表达情况。图C:19例PLELC患者DCB组和NDCB组PD-1,LAG3,CD3,TIM3,PD-L1,Foxp3,CD68,CD8和CD4表达的热图。图D-G:高表达LAG3,PD-1,PD-L1和PD-1/PD-L1和LAG3患者的PFS。PFS:无进展生存期。

4)33例ICI治疗的PLELC患者的基因突变谱

在33例有基因检测结果的PLELC患者中,23例患者在DCB组,10例患者在NDCB组。在两例以上患者检测到的变异频率最高的25个基因显示在图4中。分别有27%,15%和12%的患者出现TP53、LRP1B和ROS1突变。只在DCB组出现的变异基因有TSC2,POLE,ZEPM2,NFKBIA,ATRX,ERCC5和NSD1。AFF3,FAT2,ABL1,MST1R和EP300基因变异仅出现在NDCB组患者中。KEGG通路分析显示PLELC患者ICI治疗获益与PI3K-AKT通路有关。

w4.jpg

图:33例ICI治疗的PLELC患者的基因突变谱。

3 讨论

大体上,PLELC患者对ICI治疗的反应效果较好。在我们的研究中,部分PLELC患者对ICI治疗呈现出持续有效的效果。我们的队列中,患者的中位OS是24.9个月。一线ICI治疗的ORR是30.4%,而二线及二线以上ICI治疗的ORR为8.0%。至今,在既往文献报导中共有31例ICI治疗的PLELC患者。这些患者的中位PFS为15.3个月。ORR和DCR分别为51.6%(16/31)和87.1%(27/31)。这些结果证明ICI可能是PLELC治疗有效的治疗选择。

本研究mIHC结果显示,PD-1/PD-L1联合LAG3可能是PLELC患者ICI疗效的潜在预测分子标志物。PD-1/PD-L1和LAG3均高表达的PLELC患者较其他患者显示出更长的PFS。这部分患者的ORR是44.4%(4/9)。有研究显示,LAG3抑制剂能够增强PD-1抑制剂在细胞模型和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治疗效果。一项二期临床试验TACTI-002显示,LAG3抑制剂IMP321联合pembrolizuma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ORR为36%。联合使用PD-1/PD-L1抑制剂和LAG3抑制剂可能是PLELC患者治疗有效的方案。其潜在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同时,本研究分析了ICI治疗的PLELC患者基因检测的数据。PI3K-AKT通路与PLELC患者对ICI治疗获益相关。PI3K-AKT通路的改变可能影响PLELC患者中免疫细胞的浸润和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影响患者对ICI的反应。LRP1B和TSC2也可能是PLELC患者的潜在预测分子标志物。

本研究仍有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是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在分析时可能会出现偏倚。同时,并非所有患者都有mIHC和基因检测的结果。未来仍需要更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进行验证。

4 参考文献

Zhong YM, Yin K, Chen Y, et al. PD-1/PD-L1 combined with LAG3 i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activity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metastatic primary pulmonary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Front Immunol 2022;13:951817.


微信扫二维码转发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给我们建议|手机版|阳光肺科 ( 粤ICP备2020077405号-1 )

GMT+8, 2025-5-2 02: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