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性是衡量抗肿瘤药品临床使用情况的重要维度,用药适宜性是指在适宜处方的指导下,通过适宜的方式,精确地作用于目标人群。因抗肿瘤药品疗程一般较长,药品适宜性对于提高患者的长期用药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可从以药品技术适宜性和药品使用适宜性两个维度为主进行评估。
(一)药品技术适宜性药品技术特点适宜性可从药品标签标注、药品说明书、储存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估。主要的指标包括:标签标注完整性、药品说明书是否明确标注、起效快慢、剂型是否适宜于肿瘤患者服用、是否有特殊的存储条件、是否需要特殊装置、用药后是否需要监测或随访服务等。 (二)药品使用适宜性药品使用适宜性评估应考虑以下维度:(1)给药适宜性,包括:药品用法是否符合肿瘤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给药途径是否根据病人情况和药物特点来选择、给药方法的难易程度;(2)用药适宜性,包括:治疗方案、适用人群、给药间隔、给药周期等方面是否适宜。 与此同时,亦可围绕药品体系适宜性以及药品监管适宜性开展相关分析。(1)药品体系适宜性主要关注在现阶段中国医疗政策,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的环境下,该药品对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制度的影响情况。如该药品是否限定使用医院级别、限定门诊或住院患者使用、上下级医疗机构衔接情况、药师医生获得药品信息程度等。(2)药品监管的适宜性,可通过该药品在医院合理应用管理指标,如抗肿瘤药品分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限制使用级和普通使用级抗肿瘤药品的使用率;抗肿瘤药品使用金额占比;抗肿瘤药品处方合理率与干预率;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及报告率;抗肿瘤药品临床应用监测及相关数据上报情况等1。
适宜性核心指标(表 3)。适宜性评估信息主要通过文献信息收集和问卷调查实现。在对药品适宜性进行具体评估时,大多指标为定性的证据资料,可对药品不同角度适宜性指标进行程度的划分后,根据可获得相关适宜性材料对该指标适宜性优劣进行选择,但需在报告中详细阐明划分的标准及依据。此外,也可对适宜性指标定性资料的完整性、证据来源的质量进行描述性分析。 资料来源主要包括:药品相关政府网站信息,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网站、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网站等;药品相关材料,如:药品说明书、药品注册资料、媒体广告、市场调查资料(供应情况)等;文献数据库,如:中国医院知识资源总库(China Hospital Knowledge Database, CHKD)和企业申报资料等。也可通过医务人员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药物的起效快慢、药品使用方法的难易)收集信息。适宜性指标的测量可以通过专家问卷的形式实现量化,具体问卷设计、调查流程、计算方法可参见《问卷设计手册:市场研究、民意调查、社会调查、健康调查指南》。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抗肿瘤药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医函【2020】487 号
表 3 适宜性评估核心指标分类 | | | | | | | | | | 查阅药品说明书、临 床指南、监管部门网站信息、访谈 | | | 查阅药品说明书、临 床指南、监管部门网站信息、访谈 | | | 查阅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监管部门网 站信息、访谈 | | | 查阅药品说明书、临 床指南、监管部门网站信息、访谈 | | | 查阅药品说明书、临 床指南、监管部门网站信息、访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