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同的抗肿瘤药品比较分析时,需评估者在不同评价准则中进行取舍。多准则决策分析(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通过一系列方法对抗肿瘤药品的综合价值进行排序,帮助决策者在多种准则中作出取舍,从而确定最佳选择。 在确定维度和指标框架的基础上,参考药品多维度价值判断操作流程,对待评估抗肿瘤药品进行综合价值评判,主要分为如下环节(图 6):
图 6药品多维度价值判断操作流程 一、建立专家组
首先根据目标药品从已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适宜专家形成专家组,专家人数以奇数为主。专家入选标准为:①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在所从事的领域有一定知名度;②本人或家属与待评药品无利益冲突。专家构成需突出多学科特点,主要包含卫生政策、医疗保险、卫生经济、卫生技术评估、卫生统计、临床医务人员、临床药师、行政管理人员、患者。推举 1 名权威且富有经验的专家作为组长,承担后续环节的组织与监督职责,但不参与后期赋权评分工作,以备出现不同意见时行使最终决策权。 二、抗肿瘤药品信息介绍 确定专家组组长后,请抗肿瘤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实施者就上述步骤整合的抗肿瘤药品多维度价值进行汇报,以便专家组了解抗肿瘤药品具体信息,并接受与抗肿瘤药品相关问题的问询。 三、维度和指标审阅 综合价值判断是多学科、多利益相关者融合的环节,专家组组长需解释评审维度和评审指标内涵;专家组可以用讨论的方式,以完整性、独立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对维度和指标做出研判,达成共识,为下一步权重评分提供基础。 四、维度与指标赋权 在确定维度和指标的基础上,专家组依据自身专业判断和评估报告证据对维度与指标赋权,指标赋权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德尔菲法、摇摆赋权法(Swing Weighting)、离散选择实验法(DiscreteChoice Experiment,DEC)等。其中,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摇摆赋权法属于主观赋权法,反映决策者的主观偏好;离散选择实验属于客观赋权法,具有一定客观性。通过统计分析汇总整理专家意见,排除异常值5后,最终获得较一致、可靠的维度及指标的平均权重。
五、指标赋分 在确定维度和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每位专家根据综合评价报告中相关抗肿瘤药品信息及主观判断,对每个指标进行指标赋分。可参考李克特量表,例如:经济性维度下的增量成本效果比指标,可依据如下等级给出分值:□1 很差 □2较差 □3 相同 □4 较好 □5 很好。通过对指标评分结果均值和异常值的判定,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汇总整理专家意见,以获取每一指标对应分值。 六、分值计算 根据维度和指标权重及指标分值,去除异常值后的各指标评分的算术平均数乘以相应的指标权重和维度权重即得指标的加权分值。每一指标都将获得一个分值,将其相加即为待评药品综合评判得分,并形成推荐意见。 七、综合评判
建议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实施者根据药品治疗疾病领域的特点、目前该疾病领域治疗药品在我国上市情况及医疗保障现状,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对药品进行有侧重点及针对性的综合评判。若待评价抗肿瘤药品在国际及我国上市较长,临床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则可弱化其在创新性维度上的证据整合;反之,若待评价抗肿瘤药品治疗疾病目前存在临床空白,则该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等维度都应该详尽整合证据。抗肿瘤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内容及维度的侧重点可根据药品及疾病特点进行调整,但需要描述调整的依据。 八、形成推荐意见 根据药品的作用机制、靶点、适应证、对照药品选择等不同,由专家组确定评判标准,依据最后的评审分值,可参考《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 年版 试行)》形成不同强度的推荐意见,一般分为A、B、C、D 四类:①证据充分、结果确定的为 A 类,建议可直接按程序转化为基本临床用药管理相关政策结果;②证据比较充分、结果明确的为 B 类,建议按程序有条件转化为基本临床用药管理相关政策结果;③有一定证据支持、部分结果明确的为 C 类,建议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特定医疗机构内按程序转化为基本临床用药管理相关政策结果;④证据不足、结果不确定的为 D 类,不建议转化政策结果。 5 异常值排除标准:下限:第一四分位数-1.5*四分位距;上限:第三四分位数+1.5*四分位距
附件 标准报告格式
项目 | | | | 标题为“XXX 治疗 XX 肿瘤疾病临床综合评价报 告”,其中 XXX 为被评价药品通用名 | | | | | | | 拟采取何种设计通过评价哪些维度,拟解决的临 床用药监管管理决策问题 | | | | | | | | | 简述评价背景,包括所针对疾病流行病特点及用 药现况,介绍评价主题提出的意义。 | | 描述通过什么评价方法,拟评价药品应用的哪些 问题,旨在解决何种用药监管管理问题 | | 具体描述评价流程及评价方法,描述应按照实际过程和步骤,每个步骤具体如何进行,得到何种具体结果,使用与指南不同的方法时应注明原 因。按照评价流程及评价方法具体过程,列表写明评价步骤及相应的评价人员,评价起止日期,评价原始记录与数据保存位置,是否质控,质控 人员,质控起止日期,专家评审及结果。 |
项目 | | | 评价药品与对照之间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此处应列出所有方法的分析结果,不同方法分析结果可能不同,结果相悖处应使用*号注明,并在后 面加括号,括号中注明与何处结果相悖 | | 主要有效成分:国外注册时间:国内注册时间:进口企业情况: 同族中国专利及到期日:国产制剂申报企业数: 国产制剂获批企业数: 与原研药比较(有效成分,药代药动,稳定性,给药方式): 与同类仿制药比较(有效成分,药代药动,稳定性,给药方式): 最优可替代药品为: | | | | 是否为临床基本用药(基本药物目录,基本医保目录用药): 是否临床急需用药:是否存在供应短缺: 是否为公共卫生应急用药: 是否是国家卫生健康创新产品: | | | | |
项目 | | | 评估药品价格及治疗方案费用 与对照药品比较成本效果及相对成本效果 | | 包括疗程长度、药品配伍、应用时间(间隔)、 用药监测、临床效果、经济性等相关适宜性 | | | | | | | | 评价专家指导组给出的详细建议和评价结论,注明详细理由。对于评价结果相悖的,应写明评价结果不同的原因,采信某结果的理由,并给出未 采信结果的理由及证据。 | | 五、主要附件 (1) 主要技术附件(包括二手数据来源、检索策略、检索结果和纳入研究列表;调查问卷;访谈提纲;专家咨询记录;会议纪要等) (2) 主要管理附件(包括团队名单,内外部质控评价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