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是胸外科手术常用的术前评估手段,传统上认为患者术前存在高碳酸血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 mm Hg]是术后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13]。然而多项研究表明术前高碳酸血症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没有显著相关性[14-15],而术前低氧血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则会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16]。因此,对于术前肺功能获得困难的患者,可将动脉血气分析作为补充评估手段。
10 胸腔引流管管理
胸腔引流管留置主要作用是维持胸腔负压,引流术后胸腔积气、积液[107]。术后常规需留置引流管,应在无漏气、肺复张良好的情况下早期拔除引流管。Zhou 等[108]通过纳入 5 项 RCT 进行的 Meta 分析显示肺叶切除术后使用单根胸腔引流管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67)和再置管率(P=0.54)没有升高,且患者疼痛明显减轻(P<0.001)、引流时间(P<0.001)和住院时间(P=0.01)也明显缩短。另有研究[109-112]表明,单管或细管(14F、16F、18F)引流效果不劣于双管或粗管引流,且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减少引流量、增加舒适度,并有利于引流管伤口愈合。对于胸腔广泛粘连的患者,术后推荐留置两根闭式引流管[113-114]。此外,留置胸腔引流管无需常规进行负压吸引[115-118],术后在无肺部漏气情况下,应尽早拔除引流管,Zhang 等[119]开展的 Meta 分析结果表明建议 24 h 引流量<300 mL 拔管是较为安全的(需排除乳糜液及出血)。另一项 Meta 分析[120]发现数字化引流系统能够明显减轻肺漏气(P<0.001)、缩短引流时间(P<0.001)和住院时间(P<0.001),对于动态监测胸腔引流情况及指导早期拔管具有一定优势。无水负压引流器在达到相同的引流和观察效果的同时,也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较好的作用[121]。
推荐:(1)胸腔内手术后推荐常规留置引流管,无粘连者可置单根小管径胸腔引流管引流(1B)。
(2)术后不推荐常规进行负压吸引,术后无漏气、24 h 引流量<300 mL 即可拔管(1B)。
(3)数字化引流系统和无水负压引流器可缩短拔管时间(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