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生存调整:
所有随机患者均接受了研究治疗(奥希替尼组n=143;安慰剂组n=73)。截至数据截止时,奥希替尼组74例(52%)与安慰剂组69例(95%)患者中止研究治疗,其中分别有54例(73%)和60例(87%)接受了后续治疗。最常见的后续治疗类型(任何线数)为EGFR-TKI类药物[奥希替尼组37例(50%) vs 安慰剂组60例(87%)]、化疗[28例(38%) vs 15例(22%)]及放疗[28例(38%) vs 7例(10%)]。数据截止时,奥希替尼组40例(28%)与安慰剂组26例(36%)患者死亡。与中期分析相比,尽管安慰剂组78%患者后续接受了奥希替尼治疗,奥希替尼组仍呈现总生存获益改善趋势(数据成熟度31%):OS分别为58.8个月(95%CI 54.1-NE) vs 54.0个月(95%CI 42.1-NE)(HR 0.67;95%CI 0.40-1.14)。
奥希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经盲态独立中心评估(BICR)评估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39.1个月 vs 5.6个月(P < 0.001),HR 为 0.16。
奥西替尼能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近3年(39.1个月对比5.6个月),并且脑转移发生率较低(8%对比29%)。尽管总体生存期(OS)数据尚未成熟,但奥西替尼组与安慰剂组24个月的PFS率分别为65%和13%,显示了显著差异。奥西替尼应在放化疗结束后6周内开始使用,并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3级或更高级别的毒性发生率相对较低,其中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仅为2%,未见4级或5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