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许多临床检测项目在血栓性疾病的筛查的疗效观察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这些项目进行连续、动态观察。
(一) VTE 相关实验室监测评估内容建议
(二)VTE 相关检验组合列表
(三)VTE 相关检验项目的开单指引图
(四)出血风险评估项目
1. 初筛:
(1) 血常规;
(2) 凝血指标;
2. 诊断:
(1) APPT 延长:内源性凝血因子组合;
(2) PT 延长:外源性凝血因子组合;
(3) APTT、PT 均延长:①内源性凝血因子组合;②外源性凝血因子组合
(五)易栓症的筛查项目
1. 初筛:
(1) 血常规;
(2) 凝血指标;
(3) 血栓五项。
2. 诊断:
(1) 易栓症组合;
(2)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筛查组合;
(3) 内皮损伤标记物组合。
3. 易栓症的筛查流程建议(图 8-3)
(六)抗凝/溶栓治疗监测
1. 华法林治疗监测:
PT-INR(建议初期 3d/次,后期根据患者情况动态监测),用药前监测一次蛋白 C、蛋白 S。
2.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的治疗监测:
血常规、APTT、ATⅢ、抗-Ⅹa 因子试验。建议至少用药前后各至少监测一次。
3. 抗血小板药物监测:
血常规、凝血指标、vWF、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建议用药前监测一次。
药物 | | | | | 维持于正常值的 1.5~2.5 倍 低于 50%时,肝素治疗效果不佳 | | | 预防血栓时:血浆 Xa 浓度 0.2-.0.4 单位/ml, 治疗时:血浆 Xa 浓度 0.5-.1.0 单位/ml | | | |
4. 新型口服抗凝药(研究有限,仅供推荐):
(1) 抗Ⅱa 因子,如达比加群: APTT、TT(TT 对血液中的达比加群有高度敏感性,低水平的达比加群即可使 TT 过度延长,但是 TT 的变化与服用达比加群的量相关性不强;另一方面,停药后,如 TT 正常可视为体内残留的达比加群含量极低)
(2) 抗-Ⅹa 因子,如阿呱沙班、利伐沙班:抗-Ⅹa 因子试验
5. 溶栓药物:建议溶栓治疗后 3h、24h、3d 动态监测。
(1) 血常规; (2)凝血指标; (3)血栓五项。
(七)围手术期监测
及时评估患者手术风险并进行动态监测,至少术后 24h 内、7d 各监测一次。
1. 血常规;
2. 凝血指标;
3. 血栓五项。
(八)DIC 风险及治疗评估监测: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评估患者 DIC 风险。
1. 血常规;
2. 凝血指标;
3. 血栓五项
4. 内皮损伤标记物(血液)
(九)VTE 相关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简介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手册
参考文献:
广东省人民医院VTE防治手册(2018版):VTE 相关检验项目的开单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