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当出现咳嗽、胸痛时,约70%患者已处于中晚期。但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发现的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可超过80%,甚至达到临床治愈。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LDCT能识别2-3毫米的微小结节,灵敏度是传统胸片的5倍,辐射量却只有常规CT的1/5,因此作为高危人群的首选筛查方式。
二、高危人群:这些特征要警惕 符合以下任意一条,建议进行年度筛查,后续按主诊医生建议进行定期随访: 1. 基础年龄线 - 核心筛查人群:50-80岁(特殊职业或遗传风险者可提前至40岁)
- 关注拐点:45岁后发病率显著攀升
2. 烟草暴露史 - 吸烟量>20包年(每天1包×20年)
- 戒烟不足15年仍需警惕
- 二手烟暴露>20年(含同住/同办公室)
3. 环境高危因素 - 职业暴露:接触石棉、氡、铬等致癌物超1年。如果家属中有从事长期接触过这些致癌物的职业时,作为子女应尽到相关责任,主动带他们前往医院进行体检。
- 厨房油烟:长期进行煎炸爆炒(尤其女性),女性不可因自身不吸烟而放松警惕,二手烟的长期接触以及厨房油烟的长期暴露都是严重的危险因素。
4. 健康基础与遗传 - 慢性肺病:慢阻肺、肺结核等患者
- 家族遗传:父母、子女患肺癌需加倍重视
三、筛查实施:三步轻松完成 - 检查选择:二甲及以上医院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
- 挂号指导:呼吸科/胸外科/体检中心
- 注意事项:无需空腹,携带医保卡即可
特别提醒:筛查发现的肺结节大部分为良性,但需到"肺结节专病门诊"评估,避免过度焦虑。
四、预防协同:远离"三霾五气" 筛查需配合生活防护: - 立即戒烟并避免二手烟:87%肺癌死亡与烟草相关
- 厨房改造:全程开启抽油烟机,减少高温油炸
- 环境防护:雾霾天戴N95口罩,装修选环保材料
- 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癌症性格"
五、筛查常见误区澄清 - "不吸烟不用查":部分肺癌患者无吸烟史,但厨房油烟、遗传因素同样危险
- "查出结节=患癌":大部分结节首诊为良性,需专业评估
- "辐射致癌风险":LDCT单次辐射<坐飞机往返中美
- "体检胸片足够":可能漏诊60%早期病变
一次及时的筛查,可能改写整个生命轨迹。筛查不是"没事找事",而是给生命多一重保障。如发现异常,请立即到正规医院胸外科就诊,切勿轻信偏方延误治疗。 肺癌早筛: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4,104(34):3175-3213.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40511-01092.
|